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我们有幸邀请到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物质结构室主任研究员孟杨博士,为大家带来对标准《GB/T 41076-2021微束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钢中奥氏体定量分析》的详细解读。此外,作为该标准起草作者之一的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杨小鹏博士将结合牛津仪器EBSD和AZtecCrystal产品的特点及技术进步,详细介绍牛津仪器EBSD如何助力更准确的奥氏体定量。
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基体+少量奥氏体的组织设计为钢材增强增韧开拓了更大的空间。例如TRIP钢、QP钢、TWIP钢等,都是借助钢中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来提升性能。钢中奥氏体的含量和形态直接影响了强度和延伸率的提高程度。EBSD方法是定量测量钢中奥氏体的有效方法。GB/T 41076-2021提供了钢中奥氏体的定量评价方法。相较于XRD法,EBSD方法的优势在于不受样品取向择优性的影响,同时可以给出奥氏体的分布和形态信息。为了获得可靠的奥氏体定量评价结果,该标准在制样、采集、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在这个讲座中以上内容都会被详细解读。
我们还将介绍在定量奥氏体时,EBSD制样和数据采集的技巧,并演示如何利用AZtecCrystal对钢中奥氏体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牛津仪器CMOS EBSD具有高速、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快速、大面积地采集面分布图数据。以4条带为基础的 Tru-I标定算法,非常健壮,能快速、准确地区分铁素体和奥氏体。AZtecCrystal后处理软件,专门针对大EBSD数据处理进行了优化,能快速、准确地定量奥氏体含量及对奥氏体形态进行测量。
时间:2022年3月15日14:00 – 15:30 BJS
题目:牛津仪器力邀作者与您解读新国标:EBSD对钢中奥氏体定量分析方法
孟杨
物质结构室主任研究员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孟杨,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首席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从事钢材料的电镜显微分析工作,对钢中显微特征的分析工作发表于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ISIJ International 等期刊。主持制定GB/T 41076-2021、ISO 23749等电子显微方法标准。
杨小鹏
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
杨小鹏,博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材料相变及表征微观组织,熟悉SEM、XRD、TEM、同步辐射等技术手段。曾任职EBSD后处理功能软件开发,熟悉晶体学及EBSD技术底层的计算。2014年加入牛津仪器,主要负责EBSD技术支持及应用推广。
位置
线上讲座
日期
2022年3月15日
业务部门
NanoAnalysis